三峽老街     位於新北市三峽區民權街一帶
三峽老街.JPG

三峽老街四個字烙印在我內心如雷貫耳,非常嚮往,卻疏懶於數月前才真正
朝聖完成。

事前對它的研究並不深入也不積極,只能如同一般老街走走逛逛,最多是到
清水祖師廟旁買了幾張樂透彩,以為自己遠道而來神明應該能了解我心意,
開獎前充滿著希望。

DSC08061.jpg
到三峽老街前,第一站先到三峽國小,因為國小校門口有廿一棵的百年茄苳
林蔭大道,三峽國小創校至今
118年(前身為三角湧公學校),創校初期,校
門口的茄苳樹不到十棵,約七十多年前,由一位老師帶著學生種下另一批茄苳
樹,才形成今日茂密的「茄苳隧道」。身歷其境的確是美麗的「茄苳隧道」。

三峽老街33.JPG
隧道旁有一棟很漂亮的歷史建築「三峽歷史文物館」↑,建於1929年,原為日
治時代的舊鎮公所,當時是三峽最具代表性的紅磚建築,號稱「全台最美麗的
辦公大樓」,
1995年改設為「歷史文物館」。在小地方出現這麼有亮點的建物
實在難得。
繼續前行是三峽的行政中心區公所,外觀也是氣派雄偉↓。
三峽老街36.JPG

區公所對面的三峽街上有這麼一家「三角湧輕便車站」坊,三角湧是三峽的
舊地名,因此這家餐廳
(公告欄有菜單)沿用舊名,很有味道,應該也是一間
歷史的住家建築。可惜用過餐了因此沒入內參觀。

三峽老街35.JPG

三峽老街32.JPG
三峽老街的起點,是一座很經典建築的土地公廟,福安宮創建於1785年,對街
是老街歷史介紹的矮牆牌坊。

三峽老街31.JPG
灣開闢及發展較早的市街聚落,大都位於海岸或河口等地,三峽早年亦有
通航之便,三峽溪可航行中小型船隻,當年碼頭就在三峽宰樞廟
(離祖師廟約
250公尺)的廟口前方,但因三峽溪岸一再沖蝕改變,真正的位置已無法確定;
其次,本區早年的聚落又屬地緣聚落。

在清乾隆時期的三角湧街市,則是以祖師廟為中心,結合周圍的巷道及建築物
沿三峽溪發展
而形成聚落。及至嘉慶初年,三角湧之範圍已擴展包括今日
秀川街、長福街、民權街道兩側的區域。

三峽老街30.JPG
民權街是三峽早期的市集中心,目前三峽派出所是老街起點的地標所在。
民權街的南段,長度約二百餘公尺,風貌大致上保留日治時期原貌。
三峽老街27.JPG

老街開發沿革
三峽老街始創於18世紀中葉,曾於1895年遭日軍焚毀,隨後由住民自行復建。
大正
51916)年開始,在日本殖民政府的強力主導下,由住民自費將傳統街屋
形貌改造為仿歐風立面,以古希臘柱式、古羅馬拱門以及巴洛克裝飾,建構當
時廣為流行的歐風街道風貌,融合了洋樓風格元素、日式家紋及漢人文化圖像。
目前200餘公尺的老街是歷經過繁華年代的民權街南段,大致保留日治時期原貌。

三峽老街29.JPG
三峽老街的亭仔腳,磚砌呈圓弧形,整齊修長典雅非常有特色。
三峽老街15.JPG

三峽老街6.JPG
亭仔腳(或稱歩廊、騎樓)為一附加於街屋前方的軒亭式構造物,日治時期
(1900)還曾發佈「台灣家屋建築規則」,即明訂道路沿街,都有設置寬
、高各
12尺屋簷走道的義務,主要供大眾遮陽蔽雨通行,臺灣通常成為店家
佔據展式商品之地,壓縮了行人的空間。

三峽老街8.JPG

三峽老街9.JPG

三峽老街10.JPG

三峽老街11.JPG

老街房子上的刻字代表姓氏、姓名、行業或店號,行業當中以刻有「染」字
的染店為最多;而商家的店家匾額框大都刻著堂號、店號或姓氏,是以往商
家在做生意時普遍使用的宣傳手法。

三峽老街14.JPG

三峽老街12.JPG

三峽老街16.JPG

三峽老街17.JPG

三峽老街18.JPG

三峽老街19.JPG

三峽老街21.JPG
老街屋的正面以紅磚為主要材料,房子內的牆壁則是以土埆堆砌而成。由於
老街上的商家在當年都是富有的人家,所以建築的形式和建材在當時都是一
時之選,許多建材都是從外地進口,有些建造師甚至遠從英國請來。

三峽老街24.JPG
老街房子上除了刻字代表姓氏、姓名、行業或店號外,山牆上的圖形裝飾也有
寓意,如花瓶象徵「平安」的意思,八卦是為了避邪。

三峽老街22.JPG

三峽老街25.JPG
三峽老街中間的興隆宮創建於1755年,當年也是福建安溪人董日旭至三峽開墾。

三峽老街26.JPG

三峽老街28.JPG

三峽老街4.JPG

長福巖是三峽老街最有名的廟,是源於福建省泉州府安溪鎮清水巖的清水祖師。

三峽老街1.JPG
因此又名清水祖師廟,清水祖師法號普足,北宋年代在安溪清水巖修道;早期
聞名於閩南,是三峽三角湧,樹林石頭溪,鶯歌二甲九,大溪中庄,鶯歌石
,地方〈劉姓、大集姓、陳姓、林姓、中庄集姓、李姓、王姓〉的信仰中心。

三峽老街2.JPG

三峽老街3.JPG

三角湧開發的沿革簡史:
清朝時代
1685 相傳泉州人陳瑜到海山莊開墾
1755 福建安溪人董日旭至三峽開墾,三峽興隆宮創建
1769 清水祖師廟落成
1785 福安宮土地公廟創建

日治時代

1895 乙未戰爭,反抗軍於隆恩埔、分水崙襲擊日軍,造成慘重傷亡。日軍
                          因此而焚街報復。

1916 三角湧支廳長達協良太郎倡「市區改正」,以都市公共衛生及道路交
                         通改善著手,
1920現存建築完工。

民國時代

2004 台北縣政府堅持撥3億補助款保留舊紅磚拱廊,精美雕琢的巴洛克式
                           風格,委託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規劃。

2007 二月整建工程完工-重現歷史老街風華意象。
2009 台北縣政府規劃執行老街周邊巷弄空間再造工程,徹底將三峽老街由
                           線形擴展成面狀老街。

arrow
arrow

    Bo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