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郵便局  台灣特色郵局之一
大稻埕郵便局6.JPG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8

IMG_7542.JPG
台北迪化街商圈一百多年來一直是茶葉、中藥、南北貨、絲綢布匹的批發零
售地,繁華興盛的榮景造就了許多精雕細琢的連棟式商店街屋,有閩南式建
築、巴洛克裝飾建築、及現代主義建築,迪化街郵局就隱身在這些店舖之中!

大稻埕郵便局13.JPG
大稻埕郵便局,現稱:台北迪化街郵局,原名永樂町郵便局,1919年建造
完成,1922年改名,是一棟日式洋樓。

IMG_7513.JPG
迪化街郵局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5年成立的臺北南街郵便局,南街指的
便是現在霞海城隍廟到民生西路的迪化街路段,據傳當時積極從事社會運動
的蔣渭水,便常利用這裡來發電報。到了1922年改名為永樂町郵便局,這是
因為當時迪化街稱為永樂町,直到後來才更名為迪化街郵局。

IMG_8904.JPG
一樓牆上有面特殊木板【1920自由民主之路】記載著蔣渭水先生,都從這裡
拍發電報與寫信給島內民眾的,特別是1927年他拍發給臺灣民眾黨大甲支部
成立賀電辭:「同胞要團結,團結真有力」的文字,以及他活動的足跡路線
都把這家郵局列入行程裡。

大稻埕郵便局7.JPG
站在這一棟舊式洋樓建築的迪化街郵局前,會發現立面外觀和騎樓已經過整修
,樸實的灰泥外牆,強調線條比例、明朗的西式造型,保留了當時的建築風格
;內部挑高空間、牆上書寫的歷史和泛黃的照片,刻畫了過往熙來攘往的風華。

大稻埕郵便局0.JPG

大稻埕郵便局8.JPG
郵局大門與窗戶都是木造結構,保留了台灣大部分老街店面的風格,且尚能
聞到檜木香味(若沒聞錯的話),門額上也是木板匾額「迪化街郵局」非常特
殊,這在台灣郵局的建築上十分罕見。

大稻埕郵便局10.JPG
郵局內部挑高的空間,引入現在化建材,讓郵局的功能更多元化,牆上書寫
著過往的歷史。

大稻埕郵便局11.JPG
再深入內部的服務櫃台與其他郵局的格局並無差異,而且異常忙碌的服務著。

IMG_7515.JPG

大稻埕郵便局9.JPG

IMG_7517.JPG
門口堆著許多裝滿著郵件、包裹的郵政布袋,等待總局的車輛來收納,這小郵局
的業務量超出我們想像的多。

IMG_7514.JPG
一樓牆上掛著紅(限時郵件)、綠(普通郵件)連體嬰郵筒,方便寄信又不佔空間。

IMG_7511.JPG
         門廊柱上新舊門牌並陳。
※註: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00年4月29日epaper(77期)記載大稻埕郵局的沿革如下:

剪輯_2.jpg
明治29(1896)420日府令第二號指定設立臺北郵便電信局大稻埕支局,由
臺北郵便電信局指派人員兼任局長,接受臺北郵便電信局之指揮,主要辦理
收投外國郵件業務,原址位於大稻埕建昌街(今貴德街)一丁目12號,當時
建昌街緊鄰淡水河,水路交通極為方便,但由於該房舍構造不盡完善,通風
及採光不佳,白晝亦須點燈,且逢雨季必浸水,執行業務上甚為不便,
明治
36(1903)6月臺北郵便電信局長曾禰吉彌覓得同街一丁目52號至57號,座落
於建昌街第四個路口之2層樓磚造建築,其外觀形狀、內部構造及採光皆符合
業務所需,且租金同樣為每月120圓,作為支局房舍甚為理想,上稟臺灣總督
申請遷移奉准,於明治36(1903)101日遷移至新址營業。

明治42(1909)1031日,臺灣總督府以大稻埕郵便支局與臺北郵便電信局
距離甚近,除收投某些特殊郵件外並無其他業務,實質上僅剩出張所之功能
,故廢除大稻埕郵便支局改設大稻埕郵便出張所,兼辦電信、電話業務。

現今台北市貴德街除鄰近之淡水河後退,多出一塊河川綠地之外,與當時
建昌街之街道形狀並無重大改變,比對臺灣總督府檔案之附圖,現今貴德街
44號李春生紀念教堂應該是當初大稻埕郵便支局新遷之地點。

arrow
arrow

    Bo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