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西本願寺             舊稱: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台灣別院
IMG_6223.JPG
住址: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4-176

年初台北辦元宵燈會時,看到一座小山丘上的鐘樓,好奇的想一窺究竟,查資
料才知道是西本願寺,於是看過龍山寺的減爐活動後,下一站就走到西本願寺。

IMG_6224.JPG

西本願寺是台灣日治時期建於台北市新起町的淨土真宗寺院,過去正式名稱
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台灣別院」,日治時期
1901年升格為台北別院。

建物群位於今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西側、長沙街與貴陽街之間,近台北
捷運西門站、台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西本願寺廣場站、台北市公共自行
車租賃系統捷運西門站
3號出口。

台北西本願寺大部分建築於1975年焚燬,目前主要的建築分配:左為輪番所
、中為鐘樓、右為樹心會館、以及西本願寺廣場。

DSC07383.JPG
此處為西本願寺最先建置完成的是「御廟所」,於日大正11(1922)完工
,原為木造建築;御廟所原是存放遺骨的地方,後來被稱為「地窖」。可惜
於     
1975 
年大火中被燒毀,目前僅存的磚造臺基與地下室;遺址的上頭怕遭
破壞暫時以遮蔽物覆蓋著。

DSC07376.JPG
↑西本願寺的本堂臺座,臺座下方之一樓目前由台北市立文獻館保存管理。
DSC07393.JPG

DSC07384.JPG
西本願寺的本堂臺座下違約300餘坪的建築物,主要供為辦公與展覽空間。

臺基內部有許多功能性空間,如圖書室、會議室、娛樂室等。1975年發生火災
,木造殿堂全部凹毀,目前修復只回復既有臺座,保存意象。

※註:「本堂」為西本願寺的主體建築,當時考量防護蟻害,採用鋼筋混泥土
建造而成,殿堂部分面向東,以木造,朝著臺灣總督府位置方向。整體大小約
300餘坪,室內分為「外陣」和「內陣」,內陣設置佛壇安放佛像;外陣則作
為禮堂,作為禮拜空間。

以下依時間序分別簡介西本願寺建築:鐘樓、輪番所、樹心會館、以及廣場等。

DSC07374.JPG
鐘樓
鐘樓完工於1923年,與御廟所同時。

IMG_6228.JPG

IMG_6229.JPG

IMG_6233.JPG

DSC07381.JPG

輪番所
輪番所(指佛院的負責人或住持的宿舍)則是在1924年新築落成。「輪番所」
為西本願寺住持的住宿所在,建築主體主要為磚造結構、隔間地板、木造梁柱
。屋頂為四坡水,牆身為雨淋板式構造,部分內牆仍留有編竹夾泥之牆體構造。

DSC07394.JPG
傳統日式宿舍建築的輪番所,如今被納入「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由委由
民間利用經營中,進駐廠商是「八拾捌茶」,在輪番所中經營茶館。

樹心會館
1901年布教所升格為臺北別院,除入座木佛本尊,此後,陸續成立少年教會
、成德學院,並發行雜誌《慈光》雜誌等等,並在
1925年創立「樹心幼稚園」
,即今日之「樹心會館」。

樹心會館目前供為台北市政府的沿革發展資料之展覽場所,舉凡光復後,
台北市政府之變遷至現任市府的相關資料都有書面資料與視聽資料的提供。

DSC07375.JPG

DSC07377.JPG

DSC07378.JPG

DSC07379.JPG

IMG_6231.JPG
                   自鐘樓高處俯瞰樹心會館與西本願寺廣場。

DSC07380.JPG

DSC07368.JPG

DSC07370.JPG

DSC07373.JPG

                       2017年適逢台北市政府升格50周年慶祝展

DSC07396.JPG

DSC07385.JPG

DSC07398.JPG

DSC07400.JPG
【歷史典故】西本願寺原是宗教聖地,曾經是警備總部的第二處
西本願寺來台甚早,1895年從軍布教使、軍隊慰問兼開教視察使渡台,隔年
設立教會,開始佈教,
1896 年覓得新地町   2,500 坪的土地準備建寺。戰後,
原是宗教聖地的西本願寺為理教公所、軍方、警備總部第二處、聯勤被服廠、
反共救國軍及自大陳島撤退來台的軍民所據,宛如大雜院。

其中因有警總進駐,所以在228事件發生時,涉入謀議台灣獨立案的辜振甫、
台灣人第一位日本檢察官王育霖以及人民導報創辦人宋斐如等均曾囚禁於此。

IMG_6230.JPG

arrow
arrow

    Bo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