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草綠色隧道 台南市安南區大眾街360號(大眾廟旁)
四草綠色隧道短片 請在左邊點兩下
第一次發現四草綠色隧道之美約在十年前,台江國家公園水道中一位市長坐
在竹筏上悠閒地介紹這神秘水道。
我第一次造訪是在 2012年 1月,當時乘坐的是台江觀光船遊運河,紅樹林隧道
則於近日方能如願以償。提及這兩條觀光運河水道一定要知道大眾廟,除了是
四草的地標外,香客進香與停車場,還提供兩條水道導覽人員的訓練與就業機
會,大眾廟附近是當年鄭成功登臺與荷蘭軍戰爭所在,廟後仍供奉有荷蘭士官
兵與鄭軍陣亡遺駭塚。
這次台南之旅,最嚮往的就是搭竹筏遊四草綠色隧道,暑假人多,買完票後
等了兩個小時才輪到我們登筏,剛好中午12:30分,雖然熱爆了仍不減遊興。
好像所有人都擠道這條隧道來了,反而台江觀光船遊運河門可羅雀,與2012
年盛況大異其趣。
不知是熱過頭還是過度期待,為了美拍神祕的紅樹林隧道,坐在竹筏的第一排
,耳朵凝聽導遊介紹(她們介紹的精彩又風趣),數位相機隨著導覽員指引的方
向猛拍,800多公尺的綠色隧道很快就來回遊玩回到起點站,檢視相片時發現
相機設定在( AF-DMF )自動對焦+手動微調模式,沒有全自動,可惜啦,相片
拍出來不甚滿意,發現得晚也只能接受這結果!(以下相片清晰度皆有問題)
位於台江國家公園內被譽為「台灣袖珍版亞馬遜河」的四草綠色隧道,全長
826公尺,除了有都市看不到的美麗的綠色景緻外,沿途原始的紅樹林生態,
讓人讚嘆,真的很美!
「台灣袖珍版亞馬遜河」
這條原是竹筏港溪(12.3公里),是1823年台灣修築的第一條人工運河,當年因
安平港泥沙淤積大船無法駛入,為了貿易與運送民生物資才另闢的河道,歷經
清末與日治時期,運河漸失去功能,才剩826公尺長,現在是台南最珍貴的寶。
※竹筏港:由於水道較淺,僅有竹筏能通過,所以此地才稱為「竹筏港」。
隧道有台灣僅有的水筆仔、海茄苳、欖李、五梨跤等等紅樹林所構成的美景。
※四草:指的就是指水筆仔、海茄苳、欖李、五梨跤。
綠珊瑚
難得一見的土沉香
水筆仔
令人驚奇的還有一棵胸徑超過123公分的海茄苳百年老樹(樹齡180),據說
海茄苳呼吸根的高度就是漲潮後的高度,海茄苳會將多餘的鹽份排出在葉子
的背面(故葉子成灰綠色),防止自己被鹹死,真是聰明絕頂,難怪快兩百歲
仍然生氣漾然。
竹筏前進途中,會有幾處樹幹長得較低,導覽人員會提醒頭要放低。
兩岸低矮的綠樹林、倒影與光線,交織成一幅矇矓之美特殊畫面。
綠色隧道盡頭的綠與亮,宛如是綠色之眼的意境。
前方是清朝留下的釐金局遺址,如同現在的海關,竹筏行至於此就需掉頭折返。
※釐金局是清朝時期課徵關稅的地方,相當於現在的稅務局,對通過該地水陸
要道的貨物設立關卡徵收稅捐。
紅樹林樹幹與水中倒影,絕美的綠色隧道,彷彿來到另一個國度。
導覽人員說岸邊的濕地可以看到一些招潮蟹、彈塗魚等,可惜我忙著拍前面
樹林已無暇觀看,留待下次的濕地之旅吧。
真正體驗了「台灣版的亞馬遜河」,一路上都是神秘與驚艷的感覺。
綠色隧道的河道不寬,竹筏會車需到較寬的河面,每艘上限是50人,都坐板凳。
大眾廟在河道前方,表示卅幾分的航程即將結束。
荷蘭海堡遺址(1627年荷蘭人建),遭泥土淤積掩埋,只能遠觀,無法登岸。
竹筏往返回到終點站簡陋的碼頭,準備迎接下一批遊客。
竹筏駛回到終點望向河道,清康熙年間所建的大眾廟,外觀仍然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