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市孔子廟 地址:彰化市孔門路30號
彰化孔廟被列為國定一級古蹟,創建於清雍正4年(西元1726),知縣張鎬倡建
縣儒學,建學立師,以彰雅化,當時的縣儒學就是今日彰化孔廟。
大成門左邊牆垣是「下馬碑」由滿、漢文刻上「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
,為對孔子至高尊敬的表徵。
唸小學時,隨著父母親被迫遠離家鄉,租賃於孔廟附近,每年慶祝教師節皆
排隊擠窄門看八佾舞、拔豬毛開智慧…等活動,記憶猶新,平時放學後常與
同學翻牆入內嬉戲,彰化孔廟宛如自己的書房。
「下馬碑」的外圍是一片大草地,可以遙望古色古香建築典雅的孔廟。
彰化市孔子廟正門稱為大成門,它是極少數在屋脊上方有六根通天筒的古蹟,
象徵孔子其德配天地,道貫古今,代表「禮、樂、射、御、書、數」六藝。
※通天筒又稱藏經筒、通天柱,稱藏經筒的源由是傳說秦始皇焚書坑儒時,
儒人將經書藏於筒中,所以經書得以躲過了一劫,也使的儒家思想得以傳承
下來,所以通天筒對於建築沒有實際的意義,但對儒家思想確有深遠的意義。
彰化孔廟為四進三院的建築格局,分別是大成門、戟門、大成殿與崇聖祠。
孔廟正門稱為大成門或欞星門,有「取士、得士」之意。
孔廟的萬仞宮牆無迴廊與戟門或大成殿相連接,是彰化孔廟的特色。
大成門虎邊牆垣是「萬仞宮牆」碑,表示孔子學問與道德之高超。
大成殿前有一平台,稱為月台,為祭孔時神聖的空間。正殿面寬五開間,屋
頂為重簷歇山式造型,四面設有走馬廊道。月台前有一斜面花崗石,其上刻
有雲龍,稱為「御路」。
昔時祭孔時,文武官員從御路旁石階,登上大成殿祭孔。兩旁欄杆,以泉州
白石雕刻獅子,立於柱頭。
大成殿內奉祀孔子至聖先師之牌位,供人景仰,並有幸福牆貼滿考生與
遊客的心願,祈願老夫子襄助得以心想事成。
孔廟大成殿奉祀至聖先師孔子牌位以及四配(顏回、曾參、孟子、思子)
及十二哲人。十二哲人中,除宋代朱子,其餘皆為孔子弟子。
大成門上有凸出的圓球,叫門釘,又稱門乳釘或乳釘,共108顆。原本是用來
掩飾接合木板釘子的釘頭,後來成為有象徵意義的裝飾品,也是門神之一,
具有辟邪鎮煞的威能。
大成殿之月台前的斜面花崗石,其上刻有雲龍,稱為「御路」,本是位於宮
殿中軸線上台基與地坪以及兩側階梯間的坡道只有皇帝才能使用,但皇帝進
出宮殿多以乘輿代步,轎夫行走於台階,於是多將御路雕刻成祥雲騰龍圖案
,以示皇帝為真命天子之意。御路後來亦為孔廟所沿用。
孔廟除大成殿供奉孔子牌位外,兩邊無迴廊分別奉祀孔子的弟子及歷代賢明的
學者,東邊祭祀先賢40位、先儒33位,西邊祭祀先賢38位、先儒37位,共148位。
圖上乃孔廟建築之第四進為崇聖祠,崇聖祠供奉孔子五代先祖牌位。
孔廟旁有一棟歷史建築-「大成幼稚園」,2006年9月公告為歷史建築,整修
後目前委外做為餐廳經營使用;其原為彰化第二幼稚園,民國時期改稱「大成
幼稚園」,在我們年幼時是貴族學校,自己小時候雖住在附近也無緣入校就讀
。其更早所在地原建有白沙書院,因市街改正而被拆毀,重要外牆與主建築仍
完整保留著。
※孔廟週邊美食
1.黑肉麵,因創始人外號「黑肉」而得名,黑肉麵其實是傳統的切仔麵,搭配
大骨蛤蠣熬煮的高湯而成,店家第二代另推出香嫩多汁的滷排骨,極受歡迎。
(排骨肉,入口即化,綜合湯,湯頭口齒留香,讓遠道者不虛此行。)
2.大元麻糬,以鹹麻糬出名,鹹麻糬內包竹筍、瘦肉、蝦子、胡椒等餡料;
另外花生、芝麻甜麻糬,蘿蔔酥,杏仁片等感覺都沒放防腐劑,易腐敗不能久
放所以都是現做現賣,新鮮便宜又好吃,沒吃過很可惜。位於彰化城隍廟巷內。
3.其他尚有冰品老店,其木瓜牛奶濃郁香醇。